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21:08:01  浏览:86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司法部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35号)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已经1995年1月13日司法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部长 萧扬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日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律师事务所申请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促进我国律师发展国际法律服务业务和推动中外律师的交流与合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审核,报司法部批准。
第三条 申请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设立时间满二年;
(二)有执业律师十人以上,其中能熟练运用外国语工作的不少于三人;
(三)在提出申请之日前二年内未受过惩戒处分;
(四)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办公通讯设备和其他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的工作条件。
第四条 律师事务所委派驻外分支机构的律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执业期间未受过惩戒处分;
(二)在国内连续执业二年以上;
(三)具有承办涉外法律事务的业务能力,了解拟驻在国的法律;
(四)能熟练运用拟驻在国语言工作。
第五条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的分支机构,其名称为该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加分支机构的名称。
第六条 律师事务所申请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设立驻外分支机构的理由和条件,拟驻在国、驻在地点和驻在期限,机构设立形式、名称,业务范围、管理和运作方式及经费保障等。
(二)律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三)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委任拟派驻律师的授权书。
(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有关拟派驻律师的执业能力、执业经历、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情况的鉴定意见。
(五)拟派驻律师的简历、学历证明、律师资格证书和律师执业证件的复印件。
(六)拟驻在国有关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或文件。
(七)审核批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收到律师事务所申请材料后,应当予以审核,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将申请材料及出具的审核意见一并报送司法部。司法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报送的材料,应当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第八条
律师事务所获准在外国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在依照驻在国规定获准执业后的三十日内,应将该国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副本)和驻外分支机构的名称、派驻人员、执业场所、通讯办法等情况,书面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并由其报司法部备案。
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驻外分支机构设立形式、名称、负责人和其他派驻律师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并应在驻在国办结变更手续后的三十日内,将有关变更材料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并由其报司法部备案。
第十条 律师事务所决定停办其驻外分支机构的,应在驻在国办结注销手续后的三十日内,将有关材料报所在地的司法厅(局),并由其报司法部备案。
第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驻外分支机构及派驻律师,应当遵守驻在国法律、遵守驻在国对外国律师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律师事务所驻外分支机构及派驻律师在境外不得从事违反中国法律、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对其驻外分支机构的管理,加强对派驻外律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纪律检查,对不称职、违反本办法或受驻在国有关部门惩戒的驻外分支机构人员应及时撤换。
司法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发现律师事务所驻外分支机构及其派驻负责人或律师有严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行为的,可责成该所对其驻外分支机构予以整顿或撤换其派驻人员。
第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申请在香港、澳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参照本办法办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司法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公用给水站暂行办法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


上海市公用给水站暂行办法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公用给水站(以下简称给水站)的设置,是为了坚决贯彻执行公用事业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解决和改善劳动人民的饮用水卫生问题,由国家投资安装,并按规定给予优待水价。
第二条 给水站是地区性的一项公用设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与地区工作关系很大;同时又是公用给水事业服务供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地区组织与给水单位必须共同负责做好这项工作。
第三条 给水站工作人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断改善服务,方便群众用水。要按时开放供应,按规定量具供应,经常向用水居民宣传用水卫生和节约用水,做好给水站的清洁卫生工作。要及时记帐、定期交款,经常保持账、钞、筹相符,做到账务清楚,手续健全。



第二章 领导组织分工
第四条 各区人民委员会应指定一个部门,负责经常掌握给水站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第五条 里弄委员会(以下简称里委会)在区人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领导下具体贯彻下列组织管理工作:
(一)组织领导给水站的民主管理小组,对给水站实行民主管理,贯彻执行本办法中有关民主管理的各项规定。
(二)负责对给水站管理人员的选择、调整、调度安排以及辞退、安置等工作。
(三)对给水站管理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第六条 民主管理小组由四到七人组成,在里委会领导下,负责下列工作:
(一)提出给水站的管理方式、零售水价和开放时间,在广泛征得居民同意后执行。
(二)监督给水站的财务收支和帮助给水站搞好附属设备的购置、修建、养护工作。
(三)经常听取群众意见,督促给水站改进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自来水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设置专门机构,负责下列工作:
(一)根据居民用水情况,制订全面规划,积极地、有计划地新建、扩建给水站,改善居民用水条件。
(二)给水站水管、龙头、水表的检修养护工作。
(三)对给水站进行业务指导,对本办法中有关业务管理的各项规定,经常进行检查,并监督给水站执行。
第八条 各区卫生防疫站负责检查水质,监督给水站的用水卫生,并会同里委会卫生委员会向居民进行饮用水卫生的宣传教育。

第三章 业 务 管 理
第九条 公司对给水站的优待水价规定为每立方米七分。给水站零售水价最高不得超过每立方米一角五分,低于一角五分的不得提高。
第十条 在目前条件下,给水站的管理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一)居民集体义务管理。这是今后给水站的发展方向。其具体方法又有如下两种,可按照不同的具体条件,选择采用:
1.按用水人口分摊水费(按账单数字分摊或按定额分摊);
2.自动投筹,义务轮流管理。关于卖筹、收筹、记账等工作由民主管理小组指定专人义务管理。
(二)专人管理。用水人数较多的给水站目前还需要专人管理的,可以继续采用专人管理,给予定额津贴,但每月津贴最高不得超过二十元。多余的水费收入,可以用于修理附属设备或适当降低零售水价。
第十一条 凡是在本办法批准后新设置的给水站,应尽可能采取由居民义务管理的方式。
第十二条 给水站的开放时间应适应当地居民和季节性的需要。
第十三条 给水站收入应专款专用,除保证应缴水费外,主要用于管理人员的津贴,水量损耗补贴,附属设备购置、修建养护及添置零星清洁用具等。收支应有记录。民主管理小组应检查、监督给水站的财务收支,并按月向群众公布账目。
第十四条 给水站的附属设备,如水池、木盖、木棚、木桶等应注意修建养护,费用由给水站积余金内支用;如无积余金而又急切需要修理的,可由民主管理小组商得用水居民的同意,并经区人民委员会批准后向用水居民临时筹措。
第十五条 给水站应经常保持环境卫生;义务管理的给水站应指定人员轮流负责打扫,保持清洁。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经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后施行,修改时同。



1964年5月26日

关于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安排好当前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紧急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安排好当前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2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工作。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贯彻“三个代表”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通知》,就做好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落实好两办通知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立即组织学习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当前国际社会局势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和发展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两个确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做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以稳定为主线、以解决困难群众工作和生活问题为重点,安排好全年的工作。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努力为困难职工办实事,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二、全力以赴做好两个确保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继续把两个确保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把手要亲自负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麻痹松懈情绪和疲劳厌战思想,坚决把春节和“两会”期间的两个确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2001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全部下拨,各地要加强资金调度,及时拨付到位,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拖欠。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消除工作死角。对可能产生拖欠地区实行重点监控,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要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等措施,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对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抓紧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政策。经国务院批准,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下发了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的通知,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关心,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目前,企业离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基本到位,少数没有落实的地区要在春节前兑现。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待遇,各地要尽快拟定方案,筹集调度资金,报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审核后,认真组织实施,保证2月底前落实到位。

  四、做好社会保障资金预测预算工作。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对今年的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情况早做测算,制定收支计划。资金存在缺口地区,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争取支持。目前,各地正在制定2002年财政预算,要按中央关于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15%-20%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足额列入预算。中央财政将继续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但要同各地的工作实绩和地方财政投入情况挂钩。

  五、做好三条社会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落实好三条社会保障线的各项政策措施,使每一个困难职工和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协议期满的下岗职工应按规定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清偿债务,接续好社会保险关系,并依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能推出去不管。对暂时出不了中心且生活确有困难的下岗职工,可以继续按“三三制”办法发放一定期限的基本生活费。对接近退休年龄和年龄偏大、再就业困难的职工,可采取内部退养、协议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措施予以适当照顾。

  六、妥善做好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工作。为加强这项工作,部里成立了专门机构,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可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并落实专人负责。要积极参与企业关闭破产方案的制定,对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严格把关,凡是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办法不完善、资金没有落实的企业,不能进入关闭破产程序。要跟踪了解关闭破产方案的实施工作,抓好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落实。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制定工作预案,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七、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要依法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使困难群众能及时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要落实好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和部分职工医疗费负担较重的问题。要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保证基金的稳定增长,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对有缴费能力而拒绝缴费或瞒报少缴、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强制缴费。

  八、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行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认真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组织实施以“保生活、促就业、接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行动,对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充分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安置困难群体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满腔热情地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和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

  九、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当前,要把防止两个确保产生新的拖欠,把纠正和处理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要加大对职业介绍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和欺诈行为。认真清理各种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政策,切实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就业,防止民工盲目流动徒劳往返。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