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抚顺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抚顺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9 10:16:20  浏览:80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抚顺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抚顺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决定

辽宁省抚顺市人大常委会


抚顺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抚顺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3年5月13日抚顺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3年8月1日辽宁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2003年8月1日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2号公布)



抚顺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抚顺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对《抚顺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修改为:“出租汽车应与其它客运方式协调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实行总量控制。出租汽车的运力投放或缩减额度计划,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第七条修改为:“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具备下列条件,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一)有符合规定级型和规模的出租车辆及不少于车辆价值3%的流动资金;(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地;(三)有合格的驾驶员;(四)有符合经营出租汽车要求并经培训合格的管理人员,经营、技术、财务、统计管理等岗位至少有一人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第八条修改为:“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二)经职业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证。”

四、第九条修改为:“申请出租汽车经营的,须按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一)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及有关资料,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予以批准的发给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二)凭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并按审批的数量和级型购置出租汽车,办理出租汽车牌照;(三)出租汽车按规定安装营运标志和营运设施,并经综合性能检测合格,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道路运输证。”

五、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合并作为第十条:“经营者必须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范围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变更车辆及分立、合并、迁移等变更登记事项的,应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经营者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后,6个月未经营的或停业时间超过6个月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其它相关证件。经营者停业应在停业前7日内报请批准其经营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经营者歇业应在歇业前30日内到批准其经营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其它相关证件注销手续。”

六、第十三条调整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审验。年度审验不合格或者超过12个月未接受年度审验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及其它相关证件自行失效,不得继续经营。”

七、第十四条调整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出租汽车经营权采取招标方式有偿使用,并实行有限期的使用制度;经营权逾期的,道路运输证自行失效,不得继续经营。出租汽车经营权禁止私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招投标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八、第十五条调整为第十三条,修改为:“出租汽车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二)执行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使用规定的收费票据;公开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未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代扣代缴有关费用;(三)制定服务标准、规程和驾驶员守则;(四)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五)建立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六)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对乘客的投诉及时调查处理;(七)执行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抢险救灾运输任务;(八)不得使用无从业资格证、被暂扣和吊销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九)不得擅自在出租汽车内或者车身上张贴、设置商业性广告。”

九、第十七条调整为第十四条。

十、第十六条调整为第十五条,修改为:“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营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保持车辆清洁卫生、定期防疫消毒,保证乘客租乘安全;(二)衣着整洁、文明礼貌、服务规范,使用文明用语;(三)随车携带出租汽车营运的有关证件,按规定放置服务监督卡;不得将出租汽车交给他人驾驶或驾驶其它出租汽车;(四)按乘客指定的地点选择合理的线路行驶;(五)不得固定线路营运或强行并客,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载客或途中甩客;(六)按规定使用计价器,并按计价器显示金额收费,出具统一的出租汽车专用票据,计价器出现故障、失准、显示不全时,不得营运载客;(七)在车站、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应按指定地点停车候客,按序排队,顺序走车;(八)车内无客时开启空车显示器,夜间开启标志灯;(九)遵守交通法规;(十)不得利用出租汽车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给犯罪分子提供方便,发现乘客有违法犯罪活动,应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十一、第十九条调整为第十七条,修改为:“出租汽车驾驶员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拒绝提供服务:(一)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的;(二)故意损坏车辆的;(三)在禁止停车路段拦车的;(四)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乘车无人监护的;(五)不按规定支付过路、过桥费和车费的。”

十二、第二十五条调整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须佩带统一标志,出示执法证件。”

十三、第三十条调整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驾驶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驾驶出租汽车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并处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四、第三十一条调整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或持无效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事出租汽车营运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处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被处罚再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加倍处罚。”

十五、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合并为第二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超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范围经营或未经批准变更车辆、停业、合并、分立、迁移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七)、(八)项规定之一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七、第三十八条调整为第三十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出租汽车不符合要求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违反第(一)项规定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二)、(三)、(四)、(五)、(六)项规定之一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八、第三十七条调整为第三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违反第(三)项规定的,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四)项规定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五)项规定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六)项规定的,处1000元的罚款;违反第(七)项规定的,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九)、(十)项规定的,由公安部门处罚。

出租汽车驾驶员违反上述各项规定之一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违章记录的方式予以警告,并责令经营者对其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其从业资格证。

出租汽车驾驶员被吊销从业资格证的,二年内不予重新办理从业资格证,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三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不能当场处理的行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暂扣有关营运证件;对拒不接受检查和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或持无效道路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事出租汽车营运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暂扣其车辆;对违反本条例规定,已按本条例规定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办理的,而在限期内未办理、改正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可责令停业整顿;经整顿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

二十、第四十二条调整为第三十五条,修改为:“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规定条件核发或拒绝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的;(二)违反国家规定向道路运输经营者摊派费用的;(三)利用职务之便无偿使用道路运输经营者运输工具的;(四)违反规定暂扣车辆的;(五)其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

二十一、删除第四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三条。

《抚顺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对条款顺序作相应的调整,同时对部分文字作必要的修改后,重新公布。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抚顺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本)

(1997年8月29日抚顺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1997年9月27日辽宁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1997年9月27日公布施行;根据2003年5月13日抚顺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3年8月1日辽宁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抚顺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抚顺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租汽车管理,维护出租汽车市场营运秩序,保障乘客和经营者、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出租汽车是指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送服务,按里程或时间计费,符合本市规定级型的客运车辆。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出租汽车的经营和管理。

第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出租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履行具体管理职责。

第五条 出租汽车应与其它客运方式协调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实行总量控制。出租汽车的运力投放或缩减额度计划,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 对出租汽车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成绩显著的,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资质管理

第七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具备下列条件,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

(一)有符合规定级型和规模的出租车辆及不少于车辆价值3%的流动资金;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地;

(三)有合格的驾驶员;

(四)有符合经营出租汽车要求并经培训合格的管理人员,经营、技术、财务、统计管理等岗位至少有一人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八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经职业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证。

第九条 申请出租汽车经营的,须按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及有关资料,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予以批准的发给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

(二)凭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并按审批的数量和级型购置出租汽车,办理出租汽车牌照;

(三)出租汽车按规定安装营运标志和营运设施,并经综合性能检测合格,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道路运输证。

第十条 经营者必须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范围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变更车辆及分立、合并、迁移等变更登记事项的,应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经营者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后,6个月未经营的或停业时间超过6个月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其它相关证件。

经营者停业应在停业前7日内报请批准其经营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经营者歇业应在歇业前30日内到批准其经营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其它相关证件注销手续。

第十一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审验。年度审验不合格或者超过12个月未接受年度审验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及其它相关证件自行失效,不得继续经营。

第十二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采取招标方式有偿使用,并实行有限期的使用制度;经营权逾期的,道路运输证自行失效,不得继续经营。

出租汽车经营权禁止私自转让。

出租汽车经营权招投标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章 营运管理

第十三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执行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使用规定的收费票据;公开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未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代扣代缴有关费用;

(三)制定服务标准、规程和驾驶员守则;

(四)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五)建立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

(六)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对乘客的投诉及时调查处理;

(七)执行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抢险救灾运输任务;

(八)不得使用无从业资格证、被暂扣和吊销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

(九)不得擅自在出租汽车内或者车身上张贴、设置商业性广告。

第十四条 出租汽车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本市规定的出租汽车级型,车辆经综合性能检测合格;

(二)在车身规定位置标明经营单位名称、收费标准及监督电话;

(三)车顶装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的顶灯;

(四)车内指定位置装有经检测合格的计价器和空车显示器;

(五)按规定的时间或里程进行车辆维护;

(六)车身、车厢整洁,设施齐全有效。

第十五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营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保持车辆清洁卫生,定期防疫消毒,保证乘客租乘安全;

(二)衣着整洁、文明礼貌、服务规范,使用文明用语;

(三)随车携带出租汽车营运的有关证件,按规定放置服务监督卡;不得将出租汽车交给他人驾驶或驾驶其它出租汽车;

(四)按乘客指定的地点选择合理的线路行驶;

(五)不得固定线路营运或强行并客,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载客或途中甩客;

(六)按规定使用计价器,并按计价器显示金额收费,出具统一的出租汽车专用票据,计价器出现故障、失准、显示不全时,不得营运载客;

(七)在车站、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应按指定地点停车候客,按序排队,顺序走车;

(八)车内无客时开启空车显示器,夜间开启标志灯;

(九)遵守交通法规;

(十)不得利用出租汽车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给犯罪分子提供方便,发现乘客有违法犯罪活动,应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第十六条 乘客应按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支付车费及过桥、通过高速公路等有关费用,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拒绝支付车费:

(一)出租汽车无计价器、计价器无检验合格证或者有计价器不使用的;

(二)驾驶员不使用统一的出租汽车专用票据的;

(三)出租汽车在起价费里程内发生故障,不能完成运送服务的。

第十七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拒绝提供服务:

(一)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的;

(二)故意损坏车辆的;

(三)在禁止停车路段拦车的;

(四)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乘车无人监护的;

(五)不按规定支付过路、过桥费和车费的。

第十八条 出租汽车营运停车场、站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城建、公安等部门,统一设置。

第十九条 经营者从事租赁车辆业务,应与用户签订租赁合同。

第二十条 用户租赁车辆应向租赁经营者提交有关证明和证件,并提供相应的财产抵押或由具有偿还能力者提供担保。

用户租赁车辆后,不得转租或从事出租营运活动。

第四章 检查和投诉

第二十一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须佩带统一标志,出示执法证件。

第二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应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投诉和社会监督,投诉者应提供有关证据。

第二十三条 出租汽车经营单位接到投诉后,应在接受之日起10日内做出答复,对答复有异议的,可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处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到投诉后,应在20日内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得超过60日。

第二十四条 乘客与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对供车、收费有争议时,可以当即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处理,从租乘时起至受理时止的车费由责任者承担。

第二十五条 乘客投诉计价器失准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即封存计价器及其附设装置,并送技术监督部门校验,由此发生的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驾驶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驾驶出租汽车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并处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或持无效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事出租汽车营运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处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被处罚再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加倍处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超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范围经营或未经批准变更车辆、停业、合并、分立、迁移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七)、(八)项规定之一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出租汽车不符合要求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违反第(一)项规定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二)、(三)、(四)、(五)、(六)项规定之一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违反第(三)项规定的,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四)项规定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五)项规定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六)项规定的,处1000元的罚款;违反第(七)项规定的,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九)、(十)项规定的,由公安部门处罚。

出租汽车驾驶员违反上述各项规定之一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违章记录的方式予以警告,并责令经营者对其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其从业资格证。

出租汽车驾驶员被吊销从业资格证的,二年内不予重新办理从业资格证,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用户租赁车辆后转租或从事出租营运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按本条例第二十七条处罚。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不能当场处理的行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暂扣有关营运证件;对拒不接受检查和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或持无效道路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事出租汽车营运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暂扣其车辆;对违反本条例规定,已按本条例规定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办理的,而在限期内未办理、改正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可责令停业整顿;经整顿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条件核发或拒绝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向道路运输经营者摊派费用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无偿使用道路运输经营者运输工具的;

(四)违反规定暂扣车辆的;

(五)其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宿州市传染性非典肺炎应急处理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州市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03〕21号)同时停止执行。



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

为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的预防控制工作,建立长效防治机制,做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安徽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防范得严,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的总体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积极准备、沉着应对、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指示,加强领导,广泛动员,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建立长效防治机制,有效地预防控制非典疫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控
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宣传普及非典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和出入双控措施,有效预防控制疫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二)统一领导,属地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非典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挥和调度,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
(三)完善机制,快速反应
建立非典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保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确保及时有效处置。
(四)三级预警,分级控制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非典疫情分为“三、二、一”三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响应。
(五)依靠科技,有效防治
及时采用国家推荐的成功的治疗、预防方法和手段,按照有关规定,规范防控措施,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六)依法管理,加强督查
依法开展非典预防、监测报告、控制和病人救治工作,强化监督检查,规范防治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二部分 指挥机构及相关部门、单位和组织的职责

一、指挥机构
按照《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的要求,各级政府成立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非典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作为常设机构,非典发生后,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组织实施疫情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市非典防治总指挥部下设十个工作组作为具体工作机构。
(一)防治组
由市卫生局及有关医疗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组成,负责实施疫情监测报告、调查处理、医学检查、病人救治、监督检查、人员培训、防治知识宣教等工作,督促指导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交通部位监测组
由市交通局牵头,市城管局、宿州车务段和火车站、市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对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区(点)等关键部位的卫生检疫和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组织开展对流动人口特别是从非典疫区返乡和来皖人员的卫生检疫工作,协助做好健康随访工作。督促检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重点人群监测组
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市文化局、市民政局、市外办、市体育局、团市委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对各级各类学校、施工场所、文化娱乐场所、体育训练场所等人群及在外务工人员、来皖的境外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防治知识宣传。督促检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四)农村组
由市农委牵头,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委等部门参加。负责农村地区重点人群特别是从省外返乡民工的疫情监测、健康随访与管理,开展非典防治知识宣传。督促检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五)物资供应保障组
由市经贸委牵头,市计委、市财政局、市药监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救治、防护、“消、杀、灭”等药品、用品、物资的生产、调运、储备和供应,平抑市场物价,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秩序。督促检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六)社会治安组
由市公安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组织、指导查处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协助疫情调查处理。负责流动人口的非典防治工作,督促检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七)宣传组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卫生局、市广电局、拂晓报社、市新闻出版局以及市有关新闻单位参加。负责组织宣传国家、省和市有关非典防治政策措施,宣传普及防治知识,发布新闻以及通报有关疫情,并向上级新闻单位提供有关防治工作信息。督促检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八)监察组
由市监察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非典防治政策、法律法规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受理有关非典防治工作中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在防治工作中领导不力、玩忽职守、违规违纪等行为。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九)埇桥组
由埇桥区政府牵头,市直工委、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宿州军分区、武警支队及市有关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埇桥区的非典防治工作,落实包括中央、省、市在埇桥区的党、政、军和企事业单位等的非典防治属地管理职责。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十)办公室
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卫生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起草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材料,起草领导讲话,草拟有关文件,编印工作简报,沟通各组工作情况和信息。组织督查组督促检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各县区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内设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设置。
三、相关部门、单位和组织的职责
(一)卫生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卫生部门防治工作方案,成立非典防治技术指导组,组建疫情应急处理队伍,加强收治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指定定点医院和合理设置发热门诊。组织开展非典的监测、分析、报告和预警,提出应急预案的启动、防治物资和经费计划、防治对策和措施等建议。组织开展非典疫情调查、控制和医疗诊治工作。依法监督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和业务培训工作。
(二)交通、铁路等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交通、铁路等防治工作方案,组织设立检疫站,承担交通检疫工作。组织开展对司乘人员防治知识的宣传,对交通工具和场所的消毒等工作。适时开展对司乘人员健康申报和检疫,发现有发热等症状者,及时留验观察,对可疑病人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通知指定的转运机构将病人送至当地发热门诊做进一步检查。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乘客中发现的病人、疑似病人的处理及其密切接触者追踪随访工作。督促运输单位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三)农业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农村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指导和加强对广大农民进行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农民工流动情况监测、管理,组织开展对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的疫情监测和健康随访工作。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疫情在农村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四)教育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学校、托幼机构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普及防治知识,组织开展学校疫情监测。监督指导学校、托幼机构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疫情在学校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五)公安、司法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监管场所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根据非典疫情,及时做好法制宣传,依法、及时、妥善处置有关的突发性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欺行霸市行为,维护社会稳定。负责监督宾馆、旅社、招待所等外来人口的非典防控工作,协助医疗卫生单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治疗措施,预防监管场所发生疫情。
(六)质监、药监、物价、工商部门
负责组织做好防控非典物资市场特别是药械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证物资供应及时、充足,加强质量监督和价格监管,打击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负责饭店、酒店等餐饮业的非典防控工作。
(七)经贸部门
负责组织对非典防治所需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资的生产、供应和调拨工作。
(八)宣传部门
负责制定非典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各新闻媒体做好防治知识、防治政策、策略和措施的宣传,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把握舆论导向。按规定及时通报非典的防治工作情况和疫情信息,消除广大群众的恐惧心理,维护社会稳定。
(九)计划部门
负责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逐步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救治机构的建设,提高应急处理救治能力。
(十)财政部门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国家非典防治经费保障政策,根据非典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负责落实非典防治专项经费。做好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
(十一)建设(城管、环保等)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建设、环保方面的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非典医疗废物、废水集中处置设施、集中处理单位的监管,确保处理物得到安全、有效处理。组织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及时清除垃圾,加大市容和环卫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建筑工地民工的非典防治知识宣传、防护、监管工作,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十二)科技部门
负责制定非典防治科研工作计划,加大对防治机构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时组织推广防治科研成果。
(十三)计生、民政部门
组织制定社区、基层组织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加强对农村、社区防治知识宣传,督促指导基层组织建立防控机制。负责流动人口信息、统计、监测与报告和非典防控工作。做好外来人员、涉外婚姻和涉外领养人员的登记、疫情监测、防治知识宣教、咨询等工作。制定低收入人群及进城民工医疗救助政策,对因患病致贫的城乡居民给予社会救济,加强对外流、乞讨人员非典防治知识的宣传和监管。严格对社会团体、个人捐赠防治非典经费和物资的管理。负责对因抗击非典而牺牲人员的追烈及家属的抚恤工作,对非典死亡患者的尸体及时、就地消毒火化。
(十四)外贸、旅游、外事等部门
组织做好赴外和来皖参加外经贸活动、旅游人员非典防治知识的宣传、登记,做好疫情监测和健康随访工作,发现有疑似非典症状者,立即送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制定来皖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同胞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治知识的宣传、咨询工作,保护旅游、经商、访问等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同胞的健康安全。
(十五)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
督促有关单位落实非典病人、疑似病人在医学观察、隔离治疗、住院期间的各项工资待遇。研究制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典病人、疑似病人治疗费用的政策。负责组织对劳务输出人员防治非典知识的宣传、咨询和管理。
(十六)宿州军分区
做好驻宿部队非典防控协调工作,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十七)监察部门
负责对非典防治工作中的渎职、失职及违纪行为的查处工作。
(十八)文明委、爱卫会
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除“四害”和非典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活动,教育群众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九)工会、共青团、妇联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和劳模的评选。动员广大职工、共青团员、妇女群众积极参与非典防治工作,并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二十)大型企业、宾馆、饭店、娱乐单位
制定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企业和单位内通风、消毒等预防控制工作。宾馆、饭店对入住人员进行健康登记,发现可疑症状者,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通知指定的转运机构将可疑症状者送至当地发热门诊作进一步检查。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发现的病人、疑似病人的处理及其密切接触者追踪随访工作。
(二十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制定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各单位做好防治工作。组织落实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隔离工作,做好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的日常生活安排,组织提供必需生活用品。
(二十二)村(居)民委员会
制定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组织宣传防治知识,广泛动员群众实施群防群控、出入双控措施,组织对出入居民区和农村的流动人员、外来暂住人口的登记、健康随访工作。做好监测信息的搜集、报告及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十三)其它各有关部门
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

第三部分 日常预防控制

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一)各级各类医院都要健全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程序的责任人及具体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控制院内感染。
(二)各级综合医院都要在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采取既方便病人、又能有效排查的措施,做好发热病人的接诊、预检、分诊工作,合理引导、分流就诊的发热病人。
(三)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发热病人排查机制纳入日常工作,加强防范。发现可疑症状的病人,城市社区医疗机构要严格隔离观察,立即通知指定的转运机构转至指定设立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农村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要立即报请所在县(区)专家组进行会诊。
(四)指定设立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要规范做好发热病人的接诊和诊治工作,发现可疑病人,要立即组织专家会诊、排查,严格按要求做好医学观察病例的留观、病人和疑似病人的报告与转诊工作。
(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指导和做好疫情日常监测、预测和报告工作,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健康教育、咨询等工作。
(六)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依法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基层组织
城市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发挥自治组织作用,组织居民、村民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三、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
(一)加强校园管理,对教室、宿舍、午休室、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好校(园、所)内外环境卫生。
(二)校(园、所)医院(医务室)承担对学生、儿童及教职工的发热排查工作,确定责任人,对体温异常(体温达到或超过38℃)并有可疑症状的学生,及时安排做好进一步诊治。
四、建筑工地
(一)实行规范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民工居住条件,保持通风良好,发现异常发热病人,应立即送当地医院诊治。
(二)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民工居住点进行检查整治,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五、各类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
必须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做好公共设施和用具的日常消毒工作。
六、宣传教育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宣传部门制定预防非典宣传计划,加强公众法律知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职能,加强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防治非典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督促居民、村民搞好卫生防疫。
(四)各级文明委和爱卫会组织开展经常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搞好环境卫生。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克服随地吐痰等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引导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七、规范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免疫预防工作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免疫规划、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在做好各类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本着自愿的原则,做好安全、有效非计划免疫的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的接种工作,以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八、专业队伍建设、培训和演练
(一)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应急处理救治队伍建设
市级组建3-5个,县级5-8个应急处理小分队,每个小分队由流行病、检验、消毒、呼吸内科、传染科、重症监护、中医、放射等专业的骨干人员组成,配备急救设备、监测设备、消杀药品、交通工具和个人防护等必要物资,保持联络畅通,做到24小时待命。
(二)卫生监督应急队伍的建设
市、县区卫生防疫站要建立卫生监督应急队伍,配备传染病监督、医疗机构等卫生监督人员,配备交通工具和个人防护等必要物资,保持联络畅通,做到24小时待命。
(三)业务培训和演练
1、培训对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做好对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
2、培训内容:针对培训对象岗位需要和非典防治工作的实际,进行非典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疫情报告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病区设置及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实验样品采集与保管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知识等培训。
3、定期组织演练: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队伍的演练,增强队伍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第四部分 疫情分级

一、疫情的分级
根据非典是否传入、是否形成传播链、是否爆发和流行等情况,将疫情划分为三个预警等级,实行三级响应。
三级预警:国内其他省份出现非典临床诊断病例。
二级预警:省内或与我市毗邻的外省的县市出现输入性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者周边省份出现爆发疫情。
一级预警:省内出现非典续发临床诊断病例,或者原发临床诊断病例,或者局部爆发疫情。
二、疫情识别和分级的确定
(一)疫情识别
实行分级管理,逐级技术支持的方式。
1、我市的“临床诊断病例”和首例“疑似病例”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鉴定。
2、市级专家组负责“疑似病例”的诊断与排除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初步筛选,拟诊为“临床诊断病例”和遇有无明确流行病学史或鉴别诊断有困难的“疑似病例”,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会诊请求。
3、县级专家组负责对可疑病例的初步筛选和“医学观察病例”的诊断与排除,拟诊为“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会诊请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埇桥区专家组还应承担市区内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包括市立医院、皖北矿务局总医院、淮北矿建总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报的“医学观察病例”的诊断与排除。
(二)疫情分级预警的确定
根据省政府下达的疫情响应命令,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由市卫生局根据市专家评估委员会的意见,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疫情分级预警的建议,由市人民政府确定疫情预警分级,并决定相应级别的响应。

第五部分 疫情监测与信息管理

一、监测网络及监测点
(一)监测网络由市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监测点医院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单位组成。
(二)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设立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为监测点医院,开展发热症状的监测,每日统计、分析发热病人就诊情况,并按照有关要求按时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的可疑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和血清学监测工作。
二、疫情的信息收集
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疫情监测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的非典及相关疾病的发病动态情况。
三、疫情信息的分析
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进行辖区内疫情分析,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防治工作建议。
四、疫情报告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非典疫情,都应及时向乡卫生院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和举报。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发现疫情和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军队、武警、厂矿企业、学校等各个单位发现非典疫情,应按照要求向所在县(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疫情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五、疫情报告时限和程序
(一)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非典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并同时用电话或传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在2小时内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在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六、疫情通报
(一)市卫生局接到上级疫情通报后或本市发生非典疫情,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区)卫生局通报,并及时将疫情向省内毗邻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二)接到疫情通报的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七、疫情发布
(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省的非典疫情信息,经省非典防治总指挥部批准后,统一组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其它相关部门、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外公布或泄露疫情信息。
(二)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省卫生厅发布的疫情信息,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向本地区社会公布。
(三)针对不同人群,疫情信息可通过疫情信息专报、疫情动态、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形式发布。
(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实施非典防治工作中,要注意保护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隐私权。
八、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
建立现代化决策指挥信息网络,实现决策和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利用现有的卫生防疫信息网,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信息网络的使用和管理,实行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加强对公共卫生信息综合性分析和利用,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料。


第六部分 医疗救治

一、发热门诊
(一)按照“数量适当、布局合理、条件合格、工作规范”的原则,适时调整和指定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并将设立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二)发热门诊的设置按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和省卫生厅规定的要求执行。
(三)发热门诊要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并在医疗机构显著位置设有人员流向的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前往就诊。
(四)发热门诊应当分设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更衣室、留观室、放射检查室等,放射检查室应配备移动式X光机。
(五)发热门诊应当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临床医师,并经过非典防治知识培训,负责非典与其他发热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的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等,要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发热门诊需转运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时,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要求(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定点医院
我市定点医院为市第二人民医院并积极筹建后备医院。定点医院的建立条件必须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设立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定点医院有关问题的通知》和省卫生厅规定的有关要求。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并保留备用,保留隔离设施,做到平战结合。
三、留验站
(一)根据疫情的响应级别不同,在重要的交通道路口和火车站、汽车站出入口,调整设置留验站的数量,做到布局合理,数量适宜,设置规范。
(二)留验站必须做到相对独立,合理安排出入口通道及留验人员流向,采取有效隔离和防护措施。
(三)留验站要认真执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要求(试行)》,做好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转运交接工作,做好相应记录,详细记载病人去向,并由交接人签字。
四、急救转运
可疑症状发热病人由设立发热门诊的医院派专用车辆前往接诊;非典患者和疑似患者由设立发热门诊的医院派专用车辆负责运至定点收治医院;全市120急救资源实行区域联动,统一调配。
五、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单位防治非典工作应急预案。
(二)定点医院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队伍,制定和完善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和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根据救治需要,设立重症抢救组、会诊组、院感组、中医组、精神卫生组等专家组。定点医院要做好人员、物资、设备的详细测算和需求计划,做好物资保障和人员培训。

第七部分 应急响应

市政府根据省政府下达的疫情等级命令,结合我市具体情况下达疫情响应命令。市非典防治总指挥部、各工作组、各县区非典防治指挥部、各有关部门、单位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一、三级响应
(一)各级非典防治指挥部立即恢复24小时办公制度,启动应急预案三级响应,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按照非典防治工作的各自职责,做好疫情防范工作,实行疫情监测日报和零报制度,并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加强疫情监测
1、交通检疫
交通、铁路等有关交通部门实施卫生检疫制度,在铁路、公路、码头等省际间的交通部位和省界交通道口设立检疫站,做好从疫区来皖和返乡人员的疫情监测工作,填写健康申报表,登记其姓名、性别、年龄和详细居住地,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对体温超过38℃者,要进行留观;对可疑病人,要立即通知指定的转运机构送当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健康随访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村委会、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组织、有关单位,做好对从疫区返乡和外来人员的逐个登记、体检和健康随访工作,并安排在家或专门场所进行医学观察14天。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送至当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作进一步医学检查。
旅游主管部门和旅行社劝告发生疫情的周边地市,不要组团来宿旅游。
3、发热门诊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指定的乡镇卫生院设立发热门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做好就诊病人的疫情监测。对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特别是近两周内有外出史和来自于疫区的就诊病人,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应检查外,要详细询问外出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疫情,严格按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置。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安排专人负责对辖区发热门诊和定点收治医院的联络,发现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时,要立即会同接诊医师、防保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与咨询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和广大群众广泛开展非典防治知识的宣传,正确引导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主动做好自我预防与保健。
2、通过广播、编印散发宣传材料、设立宣传栏、举办防治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校、车站、码头、影剧院、歌舞娱乐、农贸市场、旅游风景区(点)、宾馆、饭店等人流集中单位和场所的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
3、农村地区要采取走村串户等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村群众正确认识非典,破除封建迷信,加强自我防护。耐心细致地做好在外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
4、各级设立的非典防治知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实现24小时服务,及时为居民提供防治知识和信息咨询。
5、各地要充分发挥爱卫会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以防病为中心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普及防病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能力,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四)应急处理与病人救治进入战时状态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入现场应急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战时状态,积极指导医疗机构、省际间的交通部位和省界交通道口等有关单位和地方开展疫情监测,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医疗机构发热病人的就诊、医学观察以及交通部位检疫等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组织分析、排查。发现或者接到可疑病人、疑似病人或病人的报告后,应急处理队伍要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样品采集和现场处理。
2、医疗机构
定点收治医院接到三级预警响应命令后,24小时内完成收治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自发布三级预警响应命令之日起,实行发热病人就诊情况、疫情监测的日报和零报工作。医院门诊实行发热病人筛查制度,提前分流发热病人,对有发热症状的病人进行预诊分诊,确保将普通感冒、流感等引起发热的病人与非典病毒引起发热的病人实行分诊治疗。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非典病例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通知指定转运机构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收治。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发热门诊中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肺炎病例的监测。做好医务人员、护工、洗衣工、清洁工等人员的个人防护。
3、卫生监督机构
加强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等人口密集场所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二级响应
在三级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一)交通检疫
如我市的某县(区)为疫情输入地,该县(区)的交通部门要增加对外出人员的交通检疫。我市与邻近省份交界县(市、区)出现输入性非典临床诊断病例,要在省界公路、水路等各交通要道上设置检疫站,做好交通检疫,实行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对体温超过38℃者,要进行留观,发现可疑病人,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将可疑病人转送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
周边省份与我市相邻的市县发生爆发疫情,我市严格实行出入双控措施,防止疫情的传入。
(二)健康随访
各地增加对从疫情输入地的市区、县(市)返回和到达人员的健康随访。
(三)开展农村和社区疫情监测
1、街道、居委会和乡镇、村,学校、厂矿、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要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本单位的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发现可疑病人或可疑线索,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教育、外事、旅游、民政等部门,做好对大、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师生及外籍师生的疫情监测,做好在皖旅游、经商等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同胞的疫情监测。
3、各类宾馆、饭店,在接受疫情发生地的旅客入住登记时,要求其填写健康申报表,安排专门人员测量体温,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通过各种形式发动、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发现和报告疫情线索,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公布电话,受理群众报告可疑线索、可疑疫情,并立即安排专业人员,调查核实情况。
(四)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
疫情输入地的各级政府要迅速组织开展疫情控制处理工作,积极组织救治病人,落实各项群防群控措施。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的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要迅速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追踪调查核实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指导做好疫点处理,对疑似病人或病人家庭、活动场所和用品进行严格消毒。
2、疫情输入地人民政府根据预防控制专家组疫点划定和控制处理措施的意见,批准和组织实施疫点封锁和控制处理。组织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或集中隔离,对拒绝隔离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不执行控制处理措施的单位或个人,由当地公安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3、市卫生局根据疫情输入情况,适时宣布启用定点收治医院,定点医院在接到启用命令后,立即收治病人。所有病例或疑似病例由市级定点收治医院集中收治,每例病人都要组织专家会诊,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密切注视其病情进展;对危重病人,要组织各方面技术力量,全力进行救治。
4、接诊和收治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病房、诊疗、检查器械和病人用具等环境和物品的消毒,所有疑似病例必须安排在单人隔离病房接受治疗。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必须收治在相对分隔的不同病区,医学观察病例和发热留观病例也应相对分隔收治在不同病区,有条件的定点医院对临床诊断病例应安排在单人隔离病房治疗。
5、卫生、交通、农业、外事、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共同配合,保证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接触者追踪调查和病人救治工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开展和有效实施。各有关市县密切配合,加强毗邻地的防治工作,共同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协查、追踪工作。
(五)重点场所和人群防控
1、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实施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和儿童。各高校、中专学校要实行巡视制度,严格门卫管理,发现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应立即进行留观。
2、外事、教育、经贸、旅游、民政等部门,做好在皖经商、旅游、留学的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同胞的防治知识咨询和医疗防疫保健服务。对诊断为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同胞,要迅速向省卫生厅报告,并及时用专车转到指定的外籍人士定点收治医院,积极组织医疗技术力量,全力做好病人救治工作,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意愿,报经省卫生厅批准后,用专车转到省或国家指定的收治医院。
3、各类用工单位要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持工作场所和住所通风良好,做好消毒工作;对过于集中居住的,要采取措施适当分散;发现发热的可疑病人时,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立即通知指定的转运机构送发热门诊作进一步医学检查。
4、车站、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娱乐场所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对交通工具、场所、用具和设备定期消毒。
5、定点医院或可能接诊非典病人的医院应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和医护人员防护工作,严防医院感染,同时,加大医院污水、污物消毒处理力度,严禁未经消毒灭菌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医院污物外运、污水外排。
(六)大型活动防控
1、一般不举行大型会议和人员聚集的大型活动,确需召开的会议,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确需举办的活动,要报市非典指挥部批准并落实预防非典工作方案;各旅行社停止组织去疫区的旅游活动。
2、有关部门要加强商贸、考试、大型会议等重大活动的防控工作,活动主办单位做好用具、设备、场所消毒和参加人员的疫情监测。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为参加重大活动的人员提供防治知识的宣传咨询和防疫保健服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依法加强对重大活动防控措施落实的监督。
(七)控制人员流动
各单位、各社区应积极劝告有关人员不要到疫区旅游或出差。
三、一级响应
在二级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一)交通检疫
我市如没有发生疫情,在车站、码头和主要公路道口设置检疫站、点,对流动人员实行健康申报制度,检测体温,发现体温异常者,要留验观察,发现可疑病人,立即通知指定转运机构转到发热门诊。如我市某县区出现疫情,疫情发生地的县(区)和毗邻县(区)的检疫站、点,对出入人员实行双控,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即通知转运机构转到发热门诊。
(二)健康随访
各地增加对从本省疫情发生地的市区、县(市)返回和到来人员的健康随访。
(三)发热门诊
疫情发生地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合理调整发热门诊数量,确定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严防发生院内感染。
(四)疫情控制处理和医疗救治
疫情发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预防控制专家组疫点、疫区划定和控制处理措施的意见,批准和组织实施疫点、疫区封锁和交通管制。发现疫情或者不符合防控条件的宾馆、饭店、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立即停业。发现疫情的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停课。
(五)公共防控
疫情发生地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员集中的场所要定时进行消毒。居民外出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定时测量体温,如有异常立即向工作单位以及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报告,并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生疫情的单位和居住区的居民要配合政府做好隔离控制工作。
除实施隔离控制的疫情地点及相关人群外,其它单位和居民均应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
四、结束响应
结束响应由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指示,结合本地情况宣布。
(一)一级响应结束:全省连续14天未出现本地病例,一级响应结束。
(二)二级响应结束:全省或与我市毗邻的外省县市连续14天未出现输入性病例和邻省连续14天未出现本地病例,二级响应结束。
(三)三级响应结束:国家宣布国内已无非典疫情。

第八部分 督查和责任追究

一、督查的范围
督查本辖区下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机构的非典防控工作。根据非典防治工作属地管辖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实施分级督查。
(一)市负责本辖区的本级各部门和各县区非典防治工作的督查。
(二)县区负责本辖区内防治工作的督查。
二、督查的程序
根据不同时期防治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督查工作。
(一)根据督查内容,制定督查工作方案。
(二)进行现场督查和指导。
(三)反馈检查情况,形成督查意见。
(四)检查督办落实情况。
三、督查的方法
(一)听汇报。由被督查单位提供书面汇报材料。
(二)实地检查。对疫情的防控、检疫、宣传、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留验站、流调小分队、药品器械储备、经费落实等情况,逐一进行检查。
(三)现场询问。对防治非典工作人员进行本工作岗位的法律知识和技术规范提问,查找不足,进行技术指导。
(四)现场考核。督查人员对被检查单位实际操作全过程进行考核或模拟考核,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防护等考核,查找漏洞,及时督促整改。
四、督查工作责任制
(一)实行督查责任制。要明确督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人员的岗位责任,把督查工作的地域和具体单位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明确督查责任的单位和督查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二)实行督查责任追究制。对未按规定频次开展督查工作、未按程序进行督查、督查发现的问题未能监督改进、发现问题未及时指出纠正的督查人员,都要追究责任。
(三)督查工作要以书面形式形成督查意见、技术指导意见和改进意见。
五、督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一)重大问题的报告。督查时发现可能造成疫情爆发、蔓延等情况时,要立即向本级和出现问题单位的当地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二)一般问题的处理。对督查中发现的一般问题,要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上报指挥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技术性的建议。
六、责任追究
(一)违反本预案有关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追究行政责任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按照本预案规定制定本部门的预案或实施方案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制定;因未制定预案或实施方案造成应急处理工作混乱,或者其它严重后果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对其主要领导人、和其它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违反本预案有关规定,不履行报告或者通报职责的,给予通报批评;对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四)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预案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非典有关情况的。
2、阻止和拦截依法执行非典应急处理任务的车辆,或者阻碍非典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3、拒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机构)执行非典应急处理任务的工作人员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现场监测、医学检查、医疗救治、采样、调查、控制、隔离等应急处理措施的。
4、不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作出的应急处理工作的调遣决定,或者借故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的。
5、非典临床诊断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不服从医学处理措施的。
6、非典临床诊断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来自非典流行区域的人员及其单位和家属,不执行有关预防控制规定的。
7、负有应急处理配合责任的单位和人员不服从应急处理统一指挥调度的。
8、其它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第九部分 技术、物资和机制保障

一、经费、物资保障
(一)物资储备
建立非典物资储备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贸、药监、财政等有关部门,要根据非典防治指挥机构提出的计划,做好日常和应急所需的医疗器械、药品、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
(二)经费保障
各级财政安排预算时预留一定机动财力或预备金,根据非典疫情和防治工作的需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保障非典防治所需药物、医疗器械、消毒器械、应急物资的准备和运输,以及免费诊断治疗病人的费用和一线医务人员、疫情控制处理人员、其他直接参加非典防治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
二、科研、技术保障
(一)科研支持
科技、卫生等主管部门要组织多方力量,集中全市相关专家,开展对非典防治对策、措施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为防治非典提供科学依据。
(二)技术支持
1、成立专家评估委员会。市成立由卫生行政管理、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公共卫生管理、临床等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估委员会,负责综合分析疫情信息、动态,预测预警和评估,提出预警级别,启动或终止预警的建议。
2、成立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专家组。市、县(区)成立由流行病学、消毒、卫生监督、呼吸科、传染科、重症监护、中医、放射、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专家参加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分析疫情动态,对疑难、重症病人的会诊、救治,指导医疗救治工作,提出预防控制策略、措施和治疗方案,评估预防控制和疫点、疫区划定建议,评估救治效果,总结、推广救治经验等。
三、机制保障
(一)政府领导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强制措施
公安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协助有关单位对拒绝合作的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三)待遇保障
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要求,相关人员在接受治疗、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出勤对待。从事非典防治一线的医疗卫生人员按规定核发保健津贴和劳务补助。
(四)舆论引导
宣传部门要做好有关宣传工作,宣传非典防治科学知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非典防治先进事迹等,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对待非典疫情,消除恐惧心理,正确对待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避免歧视。

第十部分 附 则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个人的非典防治工作。
根据本预案,各县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预案,各有关部门、系统和单位制定非典预防控制工作应急方案。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90年3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应当做好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每个家庭,公民都应当尊敬和关心老年人,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四条 各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对所属人员经常进行社会主义法制、道德教育,树立敬老、爱老、养老的社会风尚。
各级各类学校在道德、法制教育方面应当有敬老、爱老、养老的内容。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组织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协助人民政府做好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调查研究、综合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各级民政、劳动、人事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
第六条 每年农历9月9日为本自治区敬老节。各级人民政府、各单位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在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敬老、爱老活动。
第七条 保护老年人的政治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歧视老年人,不得非法取消和限制老年人享有的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权利。
第八条 保护老年人的人身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侮辱、诽谤、虐待、遗弃老年人。
第九条 保护老年人受赡养扶助的权利。依法负有赡养扶助义务的子女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一)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
(二)担负或者支付费用请人代为料理老年人必要的家务劳动;
(三)对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负责给予治疗、照料或者支付费用请人代为照料。
依法负有赡养扶助义务的子女。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扶助老年人的义务。
老年人离婚或者再婚后,其依法负有赡养扶助义务的赡养人,应当继续履行赡养扶助的义务。
老年人的子女已死亡的,由其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承担赡养扶助的义务。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支持赡养人履行赡养扶助老年人的义务。
第十条 保护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权。子女和他人不得干涉和歧视老年人依法结婚、离婚和再婚,不得干扰、妨害老年人婚后的家庭生活。
第十一条 保护老年人的房产所有权和房屋使用权:
(一)子女和他人不得强占、挤占和毁坏老年人的房屋;
(二)未经老年人同意,子女和他人不得擅自改变由老年人承租的住房租赁关系;
(三)未经老年人同意,子女和他人不得将产权属于老年人的房屋出卖或者出租;
(四)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其子女从所在单位分配得的住房,老年人有权居住。
第十二条 老年人的合法收入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和破坏。
老年人有权拒绝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提出经济资助的要求。
老年人离婚或者再婚时,依法有权处分属其所有的财产。
第十三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继承权,子女和他人不得侵犯。老年人依法以立遗嘱等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或者依法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子女和他人不得干涉。
第十四条 保护老年人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对城镇丧失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由民政部门给予救济。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督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落实现行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的供养制度,保障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十五条 切实保障离休、退休老年人按国家规定享受的政治、经济、医疗、福利等方面的待遇。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离休、退休老年人,所在单位应当给予适当解决。
第十六条 有关单位可根据老年人的自愿和专长,支持和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或者社会公益活动,他们所得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兴建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年人公寓等福利设施。
鼓励单位和个人独资、合资兴办为老年人服务的福利事业。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兴办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列入城乡建设规划。各单位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创造条件,兴办老年人活动场所。文化、体育部门应当支持和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办好老年人学校,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要。
第十九条 医疗卫生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逐步建立老年人门诊、老年人病房和老年人家庭病床。
第二十条 工业、商业、服务部门应当重视生产和经营老年人需要的生活用品,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
第二十一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尽力对老年人实行优先服务,为老年人乘车、乘船提供方便。
第二十二条 新闻单位应当开展敬老、爱老、养老的宣传,并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批评、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应当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正确处理与子女、亲属,邻里的关系。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单位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在敬老、爱老、养老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遵纪守法,正确处理与子女、亲属、邻里关系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老年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检举,受侵害的老年人有权向有关单位提出控告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控告、检举、起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认真查处,不得推诿。
第二十六条 负有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责任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群众组织,不履行职责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情节轻微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给予批评教育,令其改正,并可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由司
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本规定,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并依法追究其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1990年5月1日起施行。



1990年3月9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