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9:22:22  浏览:813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建设部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1994年3月23日,建设部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管理,提高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整体管理水平,为居民创造整洁、文明、安全、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本办法所称新建住宅小区,是指达到一定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的新建住宅小区(含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以下简称住宅小区)。
本办法所称住宅小区管理(以下简称小区管理),是指对住宅小区内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与整治。
第三条 房地产行政主管理部门负责小区管理的归口管理工作;市政、绿化、卫生、交通、治安、供水、供气、供热等行政主管部门和住宅小区所在地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小区管理中有关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第四条 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
第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出售住宅小区房屋前,应当选聘物业管理公司承担住宅小区的管理,并与其签订物业管理合同。
住宅小区在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前,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管理。
第六条 住宅小区应当成立住宅小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
管委会是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住宅小区内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选举的代表组成,代表和维护住宅小区内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管委会的权利:
(一)制定管委会章程,代表住宅小区内的产权人、使用人,维护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利;
(二)决定选聘或续聘物业管理公司;
(三)审议物业管理公司制订的年度管理计划和小区管理服务的重大措施;
(四)检查、监督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及规章制度的执行。
管委会的义务:
(一)根据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的意见和要求,对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协助物业管理公司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三)接受住宅小区内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的监督;
(四)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住宅小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
第八条 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
(一)物业管理公司应当根据有关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区管理办法;
(二)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和管理办法对住宅小区实施管理;
(三)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和有关规定收取管理费用;
(四)有权制止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五)有权要求管委会协助管理;
(六)有权选聘专营公司(如清洁公司、保安公司等)承担专项管理业务;
(七)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以其收益补充小区管理经费。
物业管理公司的义务:
(一)履行物业管理合同,依法经营;
(二)接受管委会和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监督;
(三)重大的管理措施应当提交管委会审议,并经管委会认可;
(四)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住宅小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
物业管理公司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九条 物业管理公司可享受国家对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
第十条 物业管理合同应当明确:
(一)管理项目;
(二)管理内容;
(三)管理费用;
(四)双方权利和义务;
(五)合同期限;
(六)违约责任;
(七)其他。
第十一条 物业管理合同和小区管理办法,应报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售房手续时,应在买卖合同中对房地产产权人有承诺遵守小区管理办法的约定。房地产产权人与使用人分离时,应在租赁合同中对使用人有承诺遵守小区管理办法的约定。
第十三条 住宅小区内的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应当遵守小区管理办法,按规定交纳管理费用,不得妨碍、阻挠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并有权参与监督住宅小区的管理。
第十四条 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物业管理公司予以制止、批评教育、责令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一)擅自改变小区内土地用途的;
(二)擅自改变房屋、配套设施的用途、结构、外观,毁损设施、设备,危及房屋安全的;
(三)私搭乱建,乱停乱放车辆,在房屋共用部位乱堆乱放,随意占用、破坏绿化、污染环境、影响住宅小区景观,噪声扰民的;
(四)不照章交纳各种费用的。
第十五条 物业管理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有权投诉;管委会有权制止,并要求其限期改正;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对其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赔偿损失,并可处以罚款:
(一)房屋及公用设施、设备修缮不及时的;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的;
(三)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
(四)私搭乱建,改变房地产和公用设施用途的;
(五)不履行物业管理合同及管理办法规定义务的。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生效前,未按本办法实施管理的住宅小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四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文艺演出管理办法

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文艺演出管理办法
上海市政府



为了加强对本市文艺演出的管理,更好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现根据中央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文艺演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有利于对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文艺演出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采,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劳动、学习之后,得到高尚的
神上的享受,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第二条 本市的文艺演出,由市文化局统一管理。未经文化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行组织对外营业公演。
第三条 本市剧场、影剧场、书场以及具备文艺演出条件的文化宫、俱乐部、文化馆、体育宫、体育馆、礼堂、公园、茶楼等场所(以下简称演出场所)对外营业演出,均须经市和区、县文化主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核准,领取演出许可证。无演出许可证的场所不得接受艺术表演团体作
营业性演出,违者应予追究责任。
第四条 剧场、影剧场、书场是专业的文艺演出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应优先保证文艺演出的需要,并积极配合持有文化主管部门演出介绍信的艺术表演团体进行演出,不得借故拒绝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各演出场所一律不得擅自接受未经文化主管部门同意并出具演
出介绍信的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违者应予追究责任。
第五条 本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按照下列规定统一管理:
(一)市、区所属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均由市文化局统一调度、安排,并出具演出介绍信。
(二)县属艺术表演团体,在本县范围内演出,由各县文化主管部门调度、安排;在县与县之间或在兄弟省毗邻地区进行交流演出,由所在县文化主管部门与有关县或邻省有关地区行政公署的文化主管部门协商安排,并出具演出介绍信。进入本市市区演出,需通过市文化局统一安排。


(三)上山下乡为农民演出,是各艺术表演团体的一项重要的经常任务。市、区艺术表演团体都应根据规定时间,安排深入本市郊县农村和市属各农场演出;县属艺术表演团体应立足本县,面向农村,主要为广大农民服务。
(四)本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包括艺术院校)或专业艺术人员去外地演出,均须经市文化局批准,并出具演出介绍信,凭介绍信与有关省、市、自治区文化主管部门联系安排。
第六条 外地艺术表演团体来本市演出,须经所在省、市、自治区文化主管部门批准介绍,并事先征得本市文化局同意,凭市文化局出具的介绍信与演出场所联系。
第七条 本市营业性文艺演出的票价和收入分成办法由市文化局统一规定。各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应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不得擅立名目,隐瞒私分,违者应予追究责任。
第八条 演出场所要认真执行市文化局、市电影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有关规定,做好治安保卫、消防安全、清洁卫生等工作,维护公共秩序,严禁买卖黑市戏票、起哄闹事及其他有碍社会风化等行为,违者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处以罚款,情节严重者,由公
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条 有下列表现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艺术表演团体创作和演出的剧(节)目成绩突出的;
(二)艺术表演团体为农村服务成绩显著的;
(三)演出场所为演出服务、为观众服务做出突出成绩的;
(四)维持公共娱乐场所秩序有显著功绩的;
(五)其他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的。
第十条 文艺演出中不得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或散布反动、色情、恐怖、残忍、摧残儿童等内容。如发现这类节目,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予劝阻;不听劝阻的,可责令其停止演出。
第十一条 业余群众艺术团体的活动应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节约的原则,一般不作对外营业演出。如确因宣传需要而作短期对外公演的,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征得所在区、县或市文化主管部门许可,并开给演出证明。这类演出一般不跨区、跨县,不使用专业剧场、影剧
场、书场。
市、区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和青年宫的业余群众艺术团体作短期对外售票公演,可分别由市总工会、团市委审查批准,并报市或所在区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业余文艺演出的票价,应按照市文化局有关规定执行。收入抵除演出开支,有余部门应作为今后发展业余文艺活动的经费,不得私分。违者应予追究责任。
第十二条 加强对个体艺人的演出管理:
(一)个体艺人由区、县文化主管部门按照个体艺人管理办法考核、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发给演唱证。未经核准发证的,不得作营业性演出。
(二)未经文化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批准,不准在街头、广场、公园、绿化地带等公共场所演唱。如有违反,当地文化、公安部门和街道、公社等有关组织应予制止;对不听制止、聚众无理取闹的,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罚款,并得没收其演出器具。
第十三条 文化主管部门对未经批准而私自拼凑或组织团体在本市或去外地演出的,应予制止,并没收演出的收入,追回私分的钱款。在职人员骗取假期私自外出演出的,按旷职、旷工处理,由工作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罚款或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对长期私自外出演出,或
屡教不改的人员,可以除名。
第十四条 严格禁止私刻公章,伪造演出介绍证件,进行非法演出或买卖以骗取财物,如有违犯,应由文化、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没收其全部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市文化局另行制订。本市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1983年2月8日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南昌市殡葬管理条例修正案》的决定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南昌市殡葬管理条例修正案》的决定


    (2005年5月27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批准《南昌市殡葬管理条例修正案》,由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